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穩定,導致人們也更傾向于穩定的工作。所以相對于私企來說,更多人都傾向于政府或者國有企業工作,這也致使了公務員考試和國企類考試競爭壓力變大。《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我們每個同學在備考的時候,首先都應該清楚,我們需要參加的考試到底要考察些什么,即使沒參加過的人大概也都知道,一般情況下需要參加筆試與面試,中國煙草作為國有企業中的代表性企業,煙草考試的面試究竟考查些什么呢,以浙江煙草為例,今天國企小編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煙草考試的面試究竟考察些什么?
結構化面試
(一)含義
結構化面試,是指對面試的測評要素、面試題目、評分標準、具體操作步驟等進行規范化和系統化的統一,使同一職位不同應試者的評價結果之間具有可比性的一種有效的面試手段。通俗來講,就 是同一考試時段內所有考生的答題時間、題目數量、題目內容都是一樣的,考官對所有考生依照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
(二) 測評要素
測評要素的主要表現形式:崗位匹配性、綜合分析能力、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方法、應變能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
1. 崗位匹配性
(1) 定義
崗位匹配性是指人和崗位的對應關系。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對任職者的素質有各方面的要求。只有當任職者具備多于這些要求的素質并達到規定的水平,才能最好的勝任這項工作。它主要指向崗位認知、求職動機、職業規劃、自我介紹。
(2) 題型介紹
① 自我介紹
是用簡短的話語向考官介紹自己的過程,也是展示自己的重要手段。自我介紹的質量關乎考官對 考生的第一印象。
② 崗位認知
是指考生對自己未來工作崗位的基本認識。崗位認知題目的核心是測査考生對于所報考單位的情況,以及具體崗位的職責、性質、價值、崗位要求具備的一些基本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內容是否有所了解和認識。
③ 求職動機
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動個體進行求職活動以達到求職目的的內部心理活動。當個人 的求職目的與擬任崗位所能提供的條件相一致時,個體勝任該崗位工作并穩定地從事該工作的可能性 較大。
④ 職業規劃
亦稱為職業生涯規劃,是求職者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和對未來整套行動方案的設計,對職業生涯清晰的規劃和認識會對求職者自己和應聘企業都產生重要的影響。
2. 綜合分析能力
綜合分析主要考査應聘者的分析與綜合能力,主要通過對社會現象、政策理解、哲理類、觀點類 等題型進行考査。
(1) 社會現象
① 定義
社會現象指在社會進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或者事件。一般情況下,社會現象都會反映一定的“社 會問題”,或具有一定的爭議性。社會現象可以分為積極類、消極類、辯證類。
② 答題思路
如積極類社會現象答題思路為:
概括話題給與肯定評價
多角度分析(現狀、積極影響、原因等)
聯系實際談如何保障或推廣
(2) 政策理解
① 定義
政府或者某些組織為了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出臺的相應規定(如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等)或 某些具體做法。
② 答題思路
分析政策出臺意義
分析政策可能存在的問題
提出對策建議
(3)哲理類
命題多與工作、管理、人生等有關的,包括名言警句、哲理故事、原理效應等。
①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所說所寫的著名言論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富有內涵、道理的話語。
② 哲理故事是指用生動的故事來闡釋人生哲理的一種題型。題目多以寓言故事、名人典故等為載體進行。
③ 原理是指帶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為佐證其他規律的規律。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普遍 意義的道理。比如“木桶原理“等。
④ 效應,泛指某個人物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生、發展在社會上所引起的反應和效果。比如“冰 山效應““蘑菇效應“ “從眾效應” “破窗效應“ “零和效應“等。
答題思路:
解釋道理
談道理的重要性
聯系實際談落實
(4)觀點類
① 定義
所謂觀點是分析判斷事物、現象、政策時所持有的態度。觀點類題目的命題結構一般為“……(現象),有人認為……,也有人認為……,你怎么看? ”,“有人說……(道理),也有人說……(道理), 你怎么看? ”。
② 答題思路
亮明自身觀點
分析題干觀點、論述自身觀點
談優化落實
3. 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方法
(1) 定義
是指建立和維持自己與他人、團隊的關系。這些關系是有目的的、與工作相關的,包括與他人溝通, 以及組織中的服從、合作、協調、指導、監督活動。
(2) 答題思路
①怎么看
客觀、理智的看待和分析問題。包括明確問題性質、當前問題的影響、原因等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 要實現的目標等。
②怎么辦
釆取有效的(可行性、方法性)措施處理問題。包括人際關系的維護、工作的完成等。